“离家近,不用排长队,收费还低”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城市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能力上“出圈”
|
作为河南省第一份省级都市报,创刊28周年,大河报始终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见证着这片热土上一点一滴让人欣喜的进步。此次我们选取教育、卫生健康、农业、人才等不同民生角度,推出系列报道,与你一起见证出彩河南。
7月21日上午,65岁的郑州市民王阿姨来到了距离家门口仅300多米的嵩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的闫庆魁医生是她的“老朋友”了,这几年,她的“三高”就诊问题都是在这里得到解决的。
【资料图】
这样的看病场景,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过去,小病也到大医院看,挂号、看诊、检查、取药,很多环节都要排队。直到五年前,距离社区只有300米的位置,新建了一所卫生服务中心后,王阿姨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几乎再也没跑过大医院。
人口大省的百姓健康需求,是大的民生课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进步仅是河南医疗发展的一个缩影。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河南正积极发力。
“我们家老人免费体检,就是在这做的。”近日,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净明亮的诊室和病房、古色古香的中医特色诊区、齐全的检查设备,给人一种大医院的感受,“离家近,不用排长队,收费还低。”在省会郑州,像这样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很多,比如金水区未来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庆路安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现在可比以前好太多了。”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嵩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锦和医疗延伸点探访时,一位就诊的居民说道。过去的硬件水平差,空间小、环境暗,医疗设备少,很多检查都做不成。如今,除了基础医疗设备,CT、彩超、DR等成为“标配”,一些社区中心还引进了臭氧治疗仪、C型臂、肌骨超声等大型诊疗设备,很多检查都不必再去大医院排长队。
在人才引进、提高软实力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下足功夫。例如通过院内培训、高年资医生临床带教、到北京上海等地进修学习等,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团队的诊疗水平、学历职称都显著提高,硕士增多,还有博士“坐镇”。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居民家门口高质量就医,郑州市大型综合医院资源下沉,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日常管理、骨干医生坐诊带教、开展远程诊疗、联建科室等业务中来。比如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骨干专家,每周都会在固定时间到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越来越顺畅,分级诊疗进一步推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7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300家,在职工作人员3.6万人。
拓展基层医疗“能力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有可为
感冒、发烧、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诊疗,几乎占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80%。除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能做什么?
在管城回族区紫荆山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里,59岁的姚师傅因渐冻症已经卧床三年,依靠呼吸机维生。家人无法全心照料,交给社区医院便成了最好的选择。院长温西京聊起社区目前的科室发展,十分欣慰,“我们这儿收到的锦旗,多数都是安宁疗护的患者家属送的。一个居民愿意把生命托付给你,这就是巨大的信任。”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经济负担,郑州市经开区潮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中心,每日为居民免费发药,做好“医防结合”;郑东新区如意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点聚焦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提供护理照护、安宁疗护、定制午餐等“医养结合”服务;位于金水区的普罗旺世医养结合健康管理中心开创了中医康养社区医养结合新模式,开诊三年为社区居民提供上万次中医技术服务,“中西医结合”疗法已十分“圈粉”……
关注民生28载,找大夫就问辉哥
创刊28年以来,大河报见证了河南卫生事业的点滴进步。大河报·豫视频的重磅健康垂类产品——“找大夫问辉哥”,聚焦医疗卫生领域,紧盯医疗行业大趋势,坚持做好优质原创内容生产,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原创健康内容。
门诊、病房、手术室……到处都留下辉哥深入一线采访的身影:困难家庭先心病患儿救助、门诊输液取消、两癌筛查连续7年被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癌症药罕见病药品纳入集采、首个院士门诊开诊、5G“隔空”手术……一路走来从未停歇。
未来,辉哥也将继续深耕大健康领域,聚集行业资源,致力成为立足郑州、辐射河南、面向全国的聚合国内头部医疗资源的优质导医平台。
关键词: